联系我们| 网站地图| 微信
| 手机端| 政务邮箱| 无障碍浏览|
任你博 > 动态新闻 > 任你博

广东“十四五”规划中的交通关键词有哪些?

发布时间: 2021-04-27 09:06 来源:广东省交通运输厅
【打印】

  4月25日,《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(下称“规划纲要”)正式发布。

  回首“十三五”

  广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

  2020年,全省高铁运营里程达2065公里,总里程居全国前列,五年新增704公里;城际铁路运营里程达476公里;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0488公里,连续七年居全国第一,五年新增约3500公里;民航机场旅客年吞吐能力达1.5亿人次,多年居全国前列。

  港珠澳大桥、南沙大桥、广深港高铁建成通车,广州至湛江高铁、广州经汕尾至汕头铁路、深中通道、广州白云机场三期、深圳机场扩建、湛江机场迁建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。

  通江达海、干支衔接的航道网络基本建成,沿海主要港口航线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,全省港口货物年吞吐能力达19.2亿吨,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6600万标准箱。

  “十四五”广东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又将有怎样的发展?

  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

  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,构建内联外通的综合交通网络,建设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,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,加快形成“12312”交通圈,建设安全、便捷、高效、绿色、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。

图片


  强化多向连通的综合运输大通道

  全面推进沿海高速铁路建设。加快建设赣州至深圳、广州至湛江、广州经汕尾至汕头、珠海至肇庆高铁,推进柳州至广州铁路、广州至珠海(澳门)高铁、南宁至玉林铁路至广湛铁路连接线前期工作,规划研究广州至清远铁路延伸至永州,谋划推进深南高铁与广湛高铁茂名至岑溪连接线、京广高铁与京九高铁韶关至龙川连接线。

  推进沈海高速公路、京港澳高速公路等粤境瓶颈路段改扩建,打造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,东联海峡西岸、联系长三角地区,西通桂滇黔、连接成渝地区,北达湘赣鄂、连通京津冀地区的“三横四纵”综合运输通道。

  到2025年,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6500公里,其中高快速铁路运营里程3600公里;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2500公里。

图片

广东省综合运输通道布局示意图


  完善便捷高效的区域交通网

  提升广州、深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竞争力,统筹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布局,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,打造“轨道上的大湾区”。

  推进深中通道、狮子洋通道、黄茅海跨海通道、莲花山通道建设,构建以广佛—港深、广佛—澳珠以及珠江口跨江通道为主轴,覆盖中心城市、重要节点城市、主要城镇的大湾区城际快速交通网络。

  强化汕头、湛江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,提升韶关综合交通枢纽能级,加快建设粤东城际铁路网,建设汕头澄海至潮州潮安、湛徐高速乌石支线、信丰(省界)至南雄高速公路,提升汕头、湛江、韶关等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水平。

  完善覆盖广泛、通畅便捷的普通干线网,提升普通国省道、普速铁路运输服务水平,推进“四好农村路”提档升级,加快危桥改造,建成互联互通、功能完善的城乡基础交通网。

  建设世界级港口群

  增强广州、深圳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,以汕头港、湛江港为核心推进粤东、粤西港口资源优化整合;优化内河港口布局,加快西江、北江等内河港口集约化、规模化发展,推动形成全省港口协同发展格局,携手港澳共建世界级港口群。

  继续完善内河高等级航道网络,推进东江航道扩能升级、北江航道扩能升级上延研究并适时建设,更好发挥珠江—西江黄金水道功能,积极推进绿色航运发展。

  统筹推进沿海主要港口疏港铁路和出海航道建设,支持具备条件的内河港口引入铁路专用线,积极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,形成以沿海港口为枢纽,面向全球、辐射内陆的交通物流网络。

  到2025年,全省万吨级以上泊位超380个,港口货物年吞吐能力达21亿吨(其中集装箱年吞吐能力7500万标准箱),高等级航道达到1445公里。

  建设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

  按照功能互补、运营协同的要求,统筹推进全省航空发展,提升广州国际航空枢纽竞争力,加快深圳国际航空枢纽建设,增强珠海机场功能,新建珠三角枢纽(广州新)机场,实施惠州机场改扩建,提升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机场服务能力,研究布局若干支线机场,构建国际航线、国内干线、区域支线相互支撑的航线网络。

  坚持市场主导、政府引导,以资本为纽带,以珠海机场为试点,推进全省机场资源整合,探索推动形成统一的机场运营管理主体,携手港澳共建世界级机场群。

  积极推进高速铁路、城际铁路、城市轨道交通引入枢纽机场,强化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。加快发展通用航空,在广州、江门、清远、潮州等地布局建设一批通用机场。

  到2025年,民航旅客年吞吐能力达2.5亿人次,货邮年吞吐能力达650万吨。

  发展高品质的客货运输服务

  按照“零距离换乘”的要求,以大型铁路枢纽为重点,规划建设广州枢纽能级提升工程、深圳西丽综合交通枢纽等一批多方式衔接、立体化设计、多资源整合的新型综合客运交通枢纽。

  发展旅客联程运输,推行客运“一票制”“一卡通”,推动粤港澳大湾区、粤东地区等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。

  按照“无缝衔接”的要求,依托港口、铁路、机场等货运场站,统一标准和规则,规划建设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、深圳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、汕头广澳国际集装箱物流中心等一批铁路物流基地、港口物流枢纽、航空转运中心,大力发展“一单式”货运服务。加快发展海铁联运、江海联运及内河铁水联运,以南沙港铁路为试点,探索海铁联运运营组织新模式。

  研究货物空铁联运,积极发展航空货运和高铁货运。

  加快交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

  支持600公里时速高速磁悬浮系统、400公里时速高速轮轨列车、250公里时速高速货运列车等新型轨道交通装备的研发和应用,加快双层集装箱铁路运输通道规划布局。

  加快发展智能交通,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与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融合发展,加快建设广东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工程、广州港和深圳港集装箱码头智能化工程、骨干机场智慧化改造工程、广州等地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改造试点等项目;完善广东省综合运输管理服务云平台和公共信息大数据平台,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。

  鼓励交通共享经济创新发展,研究推动无人驾驶等交通新业态健康发展。

  注:“12312”交通圈:珠三角地区内部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、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2小时通达、与国内及东南亚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、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左右通达。

  三横四纵:沿海主通道、粤闽桂主通道、粤北区域性通道等3条横向通道和京广主通道、京九主通道、粤东区域性通道、粤西区域性通道等4条纵向通道。

图片


  构建“一核一带一区”区域发展格局

  推动“一核”“一带”“一区”协同联动发展

  大力提升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均衡通达水平,加快推进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,联通东西、纵贯南北、沟通陆海的大通道大枢纽建设,畅通东西两翼地区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城际、市域、农村道路微循环。

  推动珠三角地区通过产业协同化、交通网络化、服务高端化,辐射带动东西两翼地区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发展。

  推动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地区加快发展

  支持湛江深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,在深化陆海双向开放中推进高质量发展,增强对粤西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。

  大力支持汕头、湛江重大基础设施、重大产业、重大区域发展平台和创新平台建设,打造东西两翼区域性创新中心、教育中心、医疗中心、商贸服务中心,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。打造汕头、湛江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,推动形成沿海高快速铁路“双通道”,强化东西两翼地区空港、海港、陆路枢纽功能集成,谋划建设一批通往沿海港口的货运铁路和物流枢纽,打通粤东通往华东、华中、大西南和粤西连接西部陆海新通道,拓展东西两翼地区经济发展腹地。

  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

  完善生态优先的基础设施布局。完善干线快速通道基础上,重点推进国省道、县乡公路、农村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改造升级,加快补齐污水处理和管网建设短板,加强生态景区和区域绿道、碧道建设,打造城在景中、处处皆景、时时宜游的生态城市样板。加强南岭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,提升南岭、丹霞山、万绿湖等旅游品牌影响力,积极开发红色文化、南粤古驿道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精品线路,着力打造粤北生态旅游圈。

 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

  推进跨境电商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,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冷链物流,加强粤港澳物流标准衔接,携手建设国际物流枢纽。

  积极拓展投资空间

 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。聚焦打基础、利长远、惠民生、补短板,加快基础设施、市政工程、农业农村、公共安全、生态环保、公共卫生、物资储备、防灾减灾、民生保障等领域建设。围绕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,启动建设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,优化拓展连接内地省份的综合交通通道。

图片

  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

  深化省际交流合作。加快泛珠三角区域内铁路、公路、水运、航空和能源、水利、信息等建设,探索跨省联运新模式,对接中欧班列枢纽站点,推动形成内外高效联通的基础设施网络,发挥支点支撑作用。

图片


  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

  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,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。有效整合物流基础设施资源,加快建设内联外通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,打造国家物流枢纽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,提高物流效率,提升对服务供应链的重要支撑作用。大力推动快递物流、冷链物流体系高质量发展,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。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,推动构建新型物流营运平台和信息平台,积极发展无人机(车)物流,支持无接触交易服务。支持物流运输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创新,鼓励生产、商贸等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,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流通企业,积极稳妥推进境外分销服务网络、物流配送中心等设施建设,提高国际供应链服务质量。

  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

  坚持能源节约与高效利用并举,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加快高效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应用,深入实施节能重点工程,推进能源综合梯级利用,推动工业、交通、建筑、公共机构、数字基础设施等重点用能领域能效提升。因地制宜、稳步有序推进电能替代,推进港口岸电建设,到2025年,力争全省建成充电站约4500座、公共充电桩约25万个;鼓励发展LNG单一燃料动力船,完成约1500艘适改的内河船舶LNG清洁动力改造,配套建设船舶LNG加注站,减少船舶污染排放。

  深入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

 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。发挥地缘优势,围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,加强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规划、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。

  构建内接周边省区和内陆腹地、外联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综合交通体系,着力提升国际海港枢纽功能。

图片

  积极谋划“丝路海运”,推进沿海主要港口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重要港口合作,提高集装箱班轮运输国际竞争力,加强与中欧班列、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高效衔接。加强空中丝绸之路建设,提升以骨干机场为重点的国际航空枢纽能力。

  坚持市场化、多元化发展,加大中欧班列品牌和信息化建设。

  全力推进粤港澳融合发展

  推进粤港澳跨境要素便捷流动。大力实施“湾区通”工程,聚焦食品安全、环保、旅游、医疗、交通、通关等重点领域,以点带面、深入推动三地规则衔接。

 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

  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。加快构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,提升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便捷化水平,开展乡村生活圈示范创建。创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,全面提升管护质量和水平。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。完成1.6万公里村道硬化建设。

图片

  “十四五”广东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有重大发展,让我们一起期待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