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| 网站地图| 微信
| 手机端| 政务邮箱| 无障碍浏览|
任你博 > 专题专栏 > 专家论坛

关于公交驾驶员身心健康问题的思考及对策——从贵州安顺公交坠湖事件引发的思考

发布时间: 2020-09-14 19:19 来源:广东省交通运输厅
【打印】

  十堰市城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 王浩  

  公交驾驶员作为承担城市公共交通服务领域的重要群体之一,肩负着千万乘客出行安全的重大责任,其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。贵州安顺7月7日发生某公交驾驶员蓄意驾驶公交车冲进湖中的恶性事件,造成极其惨重的伤亡事故和社会影响,既为我们敲响了警钟,也引发深层次的思考:面对屡屡发生在公交车上的个人极端事件,如何调节和疏导公交驾驶员的心理压力?如何发挥各方面力量持续改善他们的劳动环境?如何强化公共交通安保管理?这都是亟需引起政府、社会和企业高度重视的公共安全问题。  

   一   、十堰市城区公交驾驶员队伍现状  

  (一)队伍结构失衡,“高龄”人员偏多。据统计,我市城区公交驾驶员现有1973名,按照年龄划分,35岁以下驾驶员587人,占比29.8%;36岁至45岁驾驶员732人,占比37.1%;46岁至55岁驾驶员619人,占比31.4%;55岁以上驾驶员35人,占比1.7%。总体看,46岁以上驾驶员的比重达到33.3%,随着年龄逐年增大,身体机能和反应能力下降明显,带来的安全风险在逐年加大。  

  (二)在职工资不高,退休保障无力。因经历过公交民营化改革,公交驾驶员的工资、社保等历史欠账较多,公交驾驶员人平月工资4000余元(每月上班超过26天,含加班工资);市公交集团2019年度退休职工人平工龄达31年,待遇水平处于全市较低水平。  

  (三)工作压力较大,身心健康脆弱。随着城市拥堵日益严重,乘客需求逐步提高,同时公交企业对安全和服务的考核也越来越严,公交驾驶员的劳动强度日益加大,身体素质每况愈下。据统计,我市城区1976名公交驾驶员中存在各种职业病的就有600余人,接近驾驶员总数的32%。  

  (四)基础设施薄弱,工作条件较差。随着城市快速发展,公交线路延伸覆盖,公交首末站、调度室等基础设施总量明显不足,目前仅有公交首末站6个,52条公交线路的终点站没有调度室或休息室,占线路总条数的53%,驾驶员喝水、吃饭、休息、如厕等无法保障,只能顶着烈日、冒着严寒等待发车,身心容易疲劳倦怠,影响安全营运。  

   二、公交驾驶员身心健康管理主要措施  

  (一)持续改善职工民生。一是坚持工资增长机制。在市委、政府大力关心下,公交驾驶员月平工资已由2010年的1980元增加到现在的4329元,增加了2349元,增幅达118%。二是着力解决职工后顾之忧。公交驾驶员“社保”和“住房公积金”基数分别由2010年每月1150元和1000元调增到目前的3900元,增幅分别为239%和290%。三是坚持福利待遇向一线倾斜。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,并为驾驶员发放100元/天补助;专门为女性驾驶员设置“下车假”“妊娠假”,为40岁以上的女职工办理安康保险。四是关心职工疾苦冷暖。坚持红白喜事看望制度,每年为驾驶员发放降温费、防暑物资、生日礼金等福利,为公交驾驶员配发工装。  

  (二)持续改善身心健康。一是畅通诉求表达渠道。严格落实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,每年召开职工代表大会,认真办理职工代表意见建议,设置“董事长信箱”,常态化开展董事长调研活动和驾驶员座谈会,让职工反映诉求有渠道、有回应、有落实。二是坚持家企联动机制。实行亲情工作法,驾驶员有疾病必访,生活困难必访,婚丧嫁娶必访,家庭不和必访,发生严重违章必访,发生事故必访。定期召开驾驶员家属恳谈会,邀请家属参与日常安全教育。三是缓解职工心理压力。建成“职工心理咨询室”,在调度室配备按摩椅,定期组织减压休闲活动,对为民服务中受到辱骂或殴打的驾驶员发放“委屈奖”,成立职工培训学校并开设职业道德和思政培训课程,及时疏导驾驶员情绪。四是改善职工身体素质。定期组织公交驾驶员健康知识讲座,在公交枢纽场站安装篮球架等健身器械,为晚收班驾驶员发放误餐费补助,每年投入100多万元分批改善公交调度室,更新添置热水器、微波炉,解决驾驶员喝热水、吃热饭的基本问题。 (三)持续强化安全管理。一是切实抓好源头管理。对公交驾驶员做到背景审查100%、家庭建档100%、心理辅导100%,并通过每月“安全日”活动,持续强化日常安全教育。二是实行岗前健康签到制度。要求驾驶员每天上岗前必须签“班前叮嘱表”,对是否身体良好、是否心情舒畅及异常情况等自查和把关,对情绪有波动、身体有异常的进行及时的沟通与疏导。三是加强安全隐患排查。常态化组织开展易燃易爆危险品查验工作,每月开展灭火器、安全锤等消防设施安全检查,完善公交车GPS智能监控系统,安装驾驶室安全门,严格落实车辆例保制度和“三检”等制度。四是营造公交安全氛围。设立公交车突发事件“最佳处置奖”和“见义勇为奖”,在公交车醒目位置张贴公共交通安全“四个一律”,营造全社会共同保障公交安全的良好氛围。  

  三、影响公交驾驶员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  

  第一,从工作性质看,责任更重大,工作压力超荷负重。公交驾驶员每天承担几十万群众的日常出行,安全责任系于一身,既要当驾驶员,又要兼任安全员、服务员、监票员、保洁员;既要安全准点地完成客运任务,也要承担优质服务和文明劝导工作;既要接受来自社会的广泛监督,也要接受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,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。  

   第二,从行业性质看,企业亏损大,工资待遇水平较低。由于行业公益性特点,公交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,而且因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而形成的“经营性亏损”和因公益性功能而形成的“政策性亏损”交织攀升,企业成本与收益严重倒挂,民生改善“有心无力”,驾驶员的工资和社保长期处于全市较低水平,职工社会地低不高,普遍缺乏安全感、归属感和职业自豪感。  

  第三,从职业特性看,职业病更易发,身体素质堪忧。公交驾驶员作为特殊职业人群,“起得比鸡早,睡得比狗晚,腰椎盘突出是必然”,在交通拥堵时段甚至要连续开车两三个小时,喝水、如厕、休息等得不到保障,饮食更无规律,很多公交驾驶员患有高血压、肾结石、肠胃病、视力下降等职业病,特别是55岁以上的“高龄”公交驾驶员,身体机能、体力、精力等下滑更为明显,健康状况十分堪忧。  

  第四,从家庭情况看,沟通交流少,心理健康问题突出。公交驾驶员长年从事单一、重复的工作,早出晚归、寒来暑往、无节假日,与家人沟通交流和陪伴的时间相对较少,容易产生情绪的波动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,离婚率接近10%;而且因工作时间长、安全风险大,公交驾驶员找对象难、结婚难,存在大量的大龄单身青年,占职工总数的12%。  

  第五,从社会环境看,需求多元化,优先氛围仍然不够。随着市民对公交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,同时受道路拥堵、乘客素质参差不齐等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,尤其是疫情影响下乘客对舒适乘车、佩戴口罩、开窗通风等的诉求不断,公交驾驶员长时间处于小心翼翼的精神高度紧张状态,其身心、尊重感等方面亟需来自乘客及社会的关心、支持和理解。  

   四、加强公交驾驶员身心健康管理的对策及建议  

  (一)深化人文关怀,落实主体责任。一是坚持工资待遇优先。继续把工资待遇向驾驶员岗位倾斜,逐年调增社保基数,开展形式多样的应变自救措施,积极稳住公交驾驶员的收入水平。二是拓宽沟通渠道。通过员工座谈会、家属恳谈会、上门家访等活动形式,及时掌握和解决驾驶员最迫切的问题和困难。三是及时疏导情绪。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、心理健康咨询热线、董事长信箱等渠道作用,并提供专门的心理咨询、辅导和培训,疏导驾驶员心理压力。四是开展员工关爱活动。大力开展夏送清凉、冬送温暖、帮困扶贫、金秋助学、健康体检等暖心工程,及时为有困难的员工排忧解难,塑造员工的归属感。五是积极开展文体活动。强化企业文化建设,深入开展各种劳动竞赛和文体活动,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,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。  

  (二)坚持齐抓共管,实现联防联控。一是会同公安部门持续开展背景审查和家庭建档。重点公交驾驶员的身体状况、家庭条件、生活习惯及社会关系等情况进行再排查再登记,扎实开展“三检三审”工作,针对重点人员必谈必访,加强驾驶员管理。二是会同交通部门强化行业安全管理。全力管控临水临崖公交线路安全隐患,完善生命防护工程、各类警示标牌及相关管理规范。三是争取成立“市公安局公交分局”或“公交派出所”。鉴于公共交通的人员聚集性、人流的流动性、环境的封闭性,更易受到暴力恐怖分子和极端行为人的觊觎,安保风险高、难度大等实际情况,积极争取组建“市公安局公交分局”或“公交派出所”,强化公交治安管理。四是争取把公交安保应急纳入统一应急管理体系。争取公安、应急、交警、运管等执法部门的支持与协作,建立统一指挥、反映灵敏、协调有序、运转高效的公交安保预警和应急机制,严打严防个人极端暴力犯罪,切实维护公交安全。五是邀请公安安保专家对公交驾驶员及内保人员进行培训。定期对公交驾驶员及内保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及技术指导,使之在发生危急情况时能及时报警并妥善疏散乘客,帮助乘客进行自救,保障市民安全出行。 (三)推进公交优先,改善工作环境。一是争取交管部门在专用道、信号灯等方面继续加大公交优先通行力度,改善公交通行条件;二是争取住建部门、交通部门把公交枢纽场站、首末站、调度室及公交车技防系统等项目建设纳入年度城建计划,分年度对老旧设施进行改造升级,完善调度、休息、吃饭、如厕等基本功能,改善公交驾驶员工作条件;三是争取住建及房管部门把公交驾驶员纳入经济适用房、公租房等定向扶助对象,解决这一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;四是积极争取人社部门将公交驾驶员岗位划为特殊工种,享受提前退休政策,将男性公交驾驶员退休年龄提前至55 周岁,杜绝“高龄”驾驶员突发疾病而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。  

  (四)强化舆论宣传,营造全社会支持氛围。一是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,每年组织开展公交驾驶员关爱日活动,通过关爱活动突出公交驾驶员岗位的社会贡献和相应地位;二是积极争取团市委、总工会、妇联等部门的支持,大力宣传公交驾驶员先进典型,用正能量事迹增强公交驾驶员的荣誉感,引导树立健康的职业心理;三是以创文为契机,争取市创文办开展“文明乘车”倡议活动,提高乘客文明素质,让社会进一步理解和关心公交驾驶员,营造相互体谅、相互支持的良性司乘关系和公交安全共同体。  

  总之,关心关注公交驾驶员身心健康,维护社会公共乘车安全是政府、社会及企业的共同责任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,从职业贡献、工资待遇、工作环境、社会舆论等各个方面,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、部门合力、社会参与、齐抓共管,全力营造“公交优先即百姓优先”“关心公交驾驶员身心健康即关心人民群众安全”的浓厚氛围,让公交驾驶员真正成为受人尊重的社会职业,为建设现代化强市、服务人民群众安全出行贡献力量。